随着國家對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視,以及全民健身運動的推廣,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其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日益凸顯。深入了解砀山縣的武術文化現狀,可以挖掘其曆史底蘊,探讨武術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路徑,為砀山武術文化的保護與推廣提供科學依據和參考建議。2024年8月25日-8月31日,bevictor伟德官网校級團隊(地方武術文化傳承與推廣——bevictor伟德官网赴“全國武術之鄉”砀山縣社會實踐)遠赴砀山縣進行為期7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尋訪地方武術文化傳承和推廣,助力鄉村振興。
團隊以“地方武術文化傳承與推廣”為主題,通過實地考察、調研訪談、親身體驗等形式進行調研,團隊成員深知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将是人生中一次寶貴的經曆,因此都以飽滿的熱情、認真的态度、紮實的作風投入到本次實踐中去,為傳承地方武術文化貢獻青春和智慧,共同為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以砀山縣的武術發展為對象,通過文獻資料法和實地訪談的方法來探讨砀山縣的武術在曆史的變遷過程中的發展變化。
經調查武術在砀山縣有着悠久的曆史淵源,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在20世紀50年代發展,一直到80年代到達鼎沸時期,帶動整個砀山縣的體育發展;成為“全國武術之鄉”的砀山縣更是随着濃重氣息的武風,武術發展到極緻;随着社會進步,生産力得到發展,到90年代後期,砀山縣尚武之風逐漸淡化;在2007年體教結合後,砀山縣的武術活動逐漸恢複,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優先發展武術項目。現如今,在每年參加和舉辦固定的武術館校賽、省市比賽的基礎上,與旅遊文化結合,增加具有一定特色的武術賽事,例如“梨都太極拳交流賽”、“梨都健身氣功交流賽”、“武林風”散打等實戰類節目,發揮武術之鄉的特殊作用,舉辦富有砀山縣特色、貼近人們生活、豐富多彩、方便參與、利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日”武術健身生活。
團隊一行首先來到砀山縣砀城鎮徐井村剛峰文武學校,學校負責人王永利老師熱情的接待了團隊成員,經過介紹了解到:砀山縣剛鋒文武學校,該始創于2001年,開設武術套路、散打、拳擊、摔跤、跆拳道、柔道等運動項目,共計15支訓練隊,在校學生700餘名。該校已被授予多項榮譽稱号,包括“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等。在各類武術和體育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如代表宿州市參加安徽省運動會榮獲多項獎牌,向全國各高等體育院校和國家及省體工隊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曾被安徽省體育局評為“安徽省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
學校聘請了在全國多項武術比賽中獲獎的年輕優秀運動員擔任教練。這些教練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确保訓練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并帶領成員參觀了學校的訓練場地,幸運的是參觀各類場地時正巧有學生在訓練,王老師當即表示讓同學們展示紮實的武術功底。
在對王老師的采訪中了解到學校在體育訓練的同時也非常重視文化教學,學校将文化課和體育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舉辦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等形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在文武兩個領域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學校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德育工作。通過潤物無聲的德育方式,規範學生的文明禮儀和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王老師表示這就是剛峰文武學校的理念,即“以文為主,以武睿智”。
砀山武術在技藝上獨具特色,被承認的主要分為兩脈,極具代表性就是劉家和胡家。團隊随後來到砀山縣伊斯蘭武館,此武館于1992年由芒砀山劉氏心意六合拳第四代傳承人、武章心意捶創始人劉武章先生創建。劉武章先生出生于武術世家,從事武學研究40餘年,有紮實的基本功和理論,自創立伊斯蘭武館以來,成績突出,德藝雙馨,在國内外武術界名聲顯赫,被譽為心意拳泰鬥。
在實踐過程中,了解到了劉氏心意六合拳基本概況、拳種特點、流傳體系,武章心意捶注重步法、講求身法,模拟自然界的十三種動物之争鬥、躲閃、搏擊的形态特點,運用于拳式之中,體現了砀山武術在技藝上的創新和獨特性。訪談中他提到:武術不僅僅是體育運動的範疇,更是一種精神的體現。它倡導的是勇敢、堅韌、不屈不撓的尚武精神,這種精神在砀山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成為他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重要支撐。同時,砀山武術也注重武德的培養,強調習武之人要修身養性、尊師重道、見義勇為,這些品德的塑造對于提升個人素質和社會風氣具有重要意義。
不同與其他武館,在前往胡家門武館的途中,團隊成員先到達一個鬧市之中,當時成員心中都有一個疑問,武館怎會建在如此環境之中,在米師傅帶領走過許多彎彎繞繞的小巷後,突然有種桃花源的感覺,眼前豁然開朗,在一片開闊的廣場上,看到有許多小朋友在練習,誰也想不到在鬧市中竟隐藏着這麼一家武館。
胡家門武館:胡門武術在胡敬章、胡立杭兩代武術人的不斷摸索、改進、融會貫通,讓胡氏武館不斷壯大。米師傅向我們講解到,胡家門最初練武是為了保衛自家土地不受侵擾,大約300多年前黃河改道,黃泛區及故道兩岸的鹽堿地都大量空出,讓人們有了更多的農耕地,砀山縣接收了大量的其他地區的難民,難民裡有從北方逃難而來的民間武師帶來新的拳種,如大紅拳、小紅拳、查拳、炮拳、螳螂拳等,促進了尚武之風的延續,胡家門武館也就在那時發展起來了。随後,米師傅帶領他的小徒弟門給我們展示了胡家門的拳種。
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是一次心靈與知識的雙重洗禮,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體驗。在這段旅程中,團隊成員不僅對武術有了更加豐富的認識,對于武術的概念有了較為系統的認知。此外,武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在實踐中直觀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武術帶來的積極能量,對于武術樹立了正确的價值觀念,使學生修身養性,還使得武術這一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與發揚,增強了文化自信,提升了文化底蘊。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武術這一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通過實地調研和深入分析,發現了武術文化傳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相信在政府、社會、學校的共同努力下,武術文化一定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未來,定能看到更多的習武之人,武術文化煥發生機,共同推動武術文化傳承,發揚光大。
撰稿:bevictor伟德官网分團委 審核:李高